最新消息 2019/12/19

高雄創新科技應用佈局落實產業化 展現彎道超車的悍勁

2019/12/19 數位時代


國內外重量級權威專家齊集高雄「2019智慧科技全球趨勢論壇」,精闢指出「把技術當工具,抱持開放心態最重要」,並建議可從當前顯而易見的企業問題,如節能、數據分析運算著手,培養AIoT人才,在高雄落實智慧科技產業化、產業智慧科技化的應用佈局,透過發展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區塊鏈(Blockchain)以及金融科技(FinTech)等科技產業,把國內為數眾多的隱形冠軍都帶進科技永續新時代。


聚焦AI、AIoT、Blockchain、FinTech金融科技落地
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11月28日與29日兩天在高雄國際會議中心舉辦「2019智慧科技全球趨勢論壇」,共15場趨勢主題、企業案例分享,探討智慧科技四大尖端主題AI人工智慧、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Blockchain區塊鏈、FinTech金融科技,為在地企業指點商機,幫助產業邁進智慧科技高峰時代。新創團隊Demo商品同步於會場展示,並於第二天安排新創Demo秀,發掘智慧科技新商機。


論壇首日,高雄市副市長葉匡時蒞臨致詞時強調,AI等四大技術是台灣下一波產業轉型的契機,高雄因而設立高雄智慧科技創新園區「KO-IN智高點」,藉由國際交流與創新創業,帶動高雄產業轉型升級,擴大產業規模與經濟發展,吸引更多年輕人留在高雄發展,加速高雄邁向智慧科技時代。協辦單位工研院產服中心副執行長陳立偉致詞表示,高雄有鋼鐵、造船、石化、面板科技等多元化產業型態,KO-IN加速器的目的正是匯集全台人才落地,形成新創產業群聚,幫助傳統產業跨上數位化台階。


小量多樣客製化智造 打造南台灣新創產業群聚
在論壇中,史丹佛教授Chuck Eesley主講智慧科技全球浪潮與創新創業機會,他表示:「近10年來,AI每年成長20%,2018年全球AI市場達100億美元,高雄可結合AI與Blockchain之商業應用於供應鏈融資,讓新創直接與產業需求端對話。」並建議金融機構先採取人機協作模式,用創意和策略投資於科技,就能掌握機會。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是台灣最大的AI專業社群,營運長蔡明順倡導用AI科技翻轉未來科技新想像,不但舉出美國川普政府發布白皮書,投資AI、5G、先進製造等科技,也提到高雄路竹到橋頭區是先進製造的基地,應加速導入AIoT、智慧製造,提升傳統OEM、ODM產業,促進南台灣新創產業群聚效應,與投入智慧醫療的發展。他更進一步指出,現成的健保電子病歷資料、高超醫療水準加乘半導體晶片,是高雄甚至台灣領先的良機。


研華科技台灣營運處副總經理林其鋒解題AIoT技術新運用,點出智慧城市、智慧製造、虛實整合人機協同如無人機和智慧物流倉儲,都具成功演化為成熟商業模式的勝算;亞洲.矽谷執行中心智庫顧問葉恆芬則分享AI垂直應用發展趨勢及邊緣終端創新應用,並預測2020年起將走向分佈式的邊緣運算,智慧製造、智慧城市、智慧家庭、智慧零售將成為市場佈局主力,建議台灣可朝向軟硬整合、小量多樣客製化,奠定勝基。


區塊鏈應用落地開花 跨域商業模式為產業解題
區塊鏈聯盟R3亞太地區解決方案架構總監Tom Menner揭示區塊鏈的關鍵技術與新創機會,在於能夠代替國際貿易的耗時文件作業,以及綠電交易等應用,降低各類程序執行成本;區塊鏈產業專家朱宜振解構物聯網中的區塊鏈採用模式,如應用於智慧交通場景,讓載具與機器間可交換數據及交易,力助台灣在智慧城市之發展可以彎道超車;ABA亞洲區塊鏈加速器總監陳佑昇認為金融產業中的區塊鏈技術應用多元,如房產、股權、債券等憑證的發放,以及去中心化的跨境支付等,而貸款融資不易的中小企業更可藉由交易等資料加密上鏈,進而加速獲得融資。


小國大產業,為下一個台積電催生,經由《數位時代》總主筆王志仁與講者們睿智對談,陳立偉副執行長發表論壇總結:一、交易金融是目前高雄及台灣最大的應用市場,可先對中小企業推出,但要注意資安相關議題。二、區塊鏈產業化與產業區塊鏈化,雙向都充滿機會,如鍵結AIoT可翻轉金融快速達到數位無人化服務、電競代幣化助產業興起、零售商業模式的物流與溯源等發展機會。三、跨域知識結合商業模式能提供產業解決方案,企業要著重AI人才內訓,透過加入台灣人工智慧學校一類社群能帶來系統性的成長,心態開放就贏得先機,人才交會更能激盪思維。四、從既有的小數據入手,在企業看重的短期節能節費議題先做出績效,進而擴大解決高難度、高層次的智慧製造,更易達陣。


論壇第二日進行「企業✕新創產業應用交流」,聚焦智慧應用、金融科技、智慧製造三大面向,中鋼、台塑、中信造船、中興保全、宏碁智通、高雄銀行、安峻機械、台灣受恩等高階代表分別以AI、AIoT、FinTech實踐於多元產業與智慧生活之角度,帶來寶貴的企業實證案例,展現產業群聚聖火,從高雄起跑!



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
報導連結: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5980/sm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