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恩專欄 2018/08/01

長照點線面/跨界整合 突破長照產業困境

過去幾個月暢談了長輩的需要,家屬的盼望,政府的期許、未來的發展,身為一個實際在長照領域持續深耕的業者,該是談談目前這個產業所面對的困難了,接下來幾篇文章將會從不同的角度表達,讓大家更能了解,並且希望能拋磚引玉尋找更有創意與前瞻性的解決方法。


台灣在長照服務發展主要分為「機構式照護」及「以家為基礎之照護」兩大模式。


機構式照護指的是長輩居住在機構中,由機構負責一切起居飲食,是一種封閉式的環境,為失能長輩提供高密度的服務內容。


根據2018年衛福部老人福利機構資源分布的統計,整體長照機構共有62,465個床位,但僅收容48,340人,收容率為77.4%,呈現供過於求的現象。


相較於機構式模式,以家為基礎的照護則結合社區及居家照護,滿足長輩「在地老化(aging in place)」期待,讓長輩白天到機構中接受照顧,晚上回家過夜,此模式讓長輩能夠透過照護單位得到醫療照護又能接受居家生活服務,這部分反而是供不應求。


從這兩種主要模式的對比來看,「以家為基礎的照護」是需求較大的,然而目前在整體產業的投入上,居家照護的資源投入比例仍低,還處在以「人力服務為主」的階段,甚至被不了解的民眾貼上「照護工」、「幫傭」的標籤,使得年輕人不太願意投入,自然就無法建立一個正面向上的發展循環。


另一個產業困難在於跨界整合的能力尚未建立,從台灣過往成功發展的產業來看,不同業界的整合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愈多整合就會激盪出愈棒的解決方案,也同步帶動整個產業成長茁壯。


然而在長照產業中,其他業界欠缺產業知識而難於跨入,長照業者又深陷在過往照護服務的觀念,使得跨業合作的難度非常高。
 

雖然目前市面上開始出現一些標榜專為長輩設計的產品,然而距離實用普及還有一大階段,主要均為測試樣本數不足的原因,再加上產品設計人員實際上並沒有照顧長輩的經驗,這些部分都將在後續連載文章中逐一說明。
 

(作者劉庭軒是台灣受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